浅谈因果规律(2)
时间:2024-01-20 06:1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唐代玄奘三藏的皈依师父、印度高僧戒贤法师,是那烂陀寺住持,戒行精严,徳望很高。他一次患很痛苦的病.甚至无法忍受,准备绝食而死。这时得到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开示说:因为你在过去生中,曾经多次做国王,作过不少危害人民的罪恶,本来应该长期堕地狱受恶报。由于你今生努力弘法度生,所以才受这点世间的小苦,来抵捎长劫堕落地狱的大苦。你应当忍受,并恳切忏悔.病苦自能消除。戒贤法师依照办理,后来疾病全愈。这种事假使不明白是过去种的因,人们可能会说戒贤并不是得道高僧,或者说这种大修行人, 还患这么痛苦的病,佛法有什么灵验和利益呢?其实三世因果,错综复杂。有的是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有的则是转现报、轻报为后报、重报。这点必须了解。 转变全由心念.因果是活泼泼的贯串一切事理的,决不是庸俗的「宿命论」和死板的定命论。例如,现在是过去的果」,同时又是未来的*因」。业因既随时变迁,果报自然也能随时转变。人们所常说的r命运」,实际就是业因果报.弄清因果的道理,才明白‘命’、[相」之所以然。从十二因缘的道理解释,我们的身体就是由果报所生的,也是来受善恶业报的,所以叫做‘报身’。一个人相貌的好坏,寿命的长短,命运的穷通,属于正报。家庭环境的好坏,亲属子女的优劣,生活享用的厚薄,属于依报。正报有福,依报自然也丰富满足;正报无福,依报也是困窘恶劣。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正报和依报,都是过去种的‘因’,现世结的‘果’;并不是从外来,全是作自受。一个人的‘命‘和‘相’正是这些业因果报的体现。佛法从根本上揭示了;‘命’和‘相’的原因及由来,却不教人去算命、看相、求签、问卜。因为这是舍本逐末,徒劳无益的。‘命’和‘相’算也是这样,不算也是这样。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因’,才能转变未来的‘果’。转变的关键又是什么呢?就是自己的心念。因为一切唯心造。心既能造业,也能转业。即是‘转变由心’的道理。如果只是“知命”、“安命”,还是消极的;无益的;必须改造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的未来才是积极的,有益的。所谓‘相随心转’、 ‘境随心转’、‘ 命自已立’、‘福自己求’,以及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都是说明这个道理。六祖慧能大师也曾说:“一切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能从自己的心田去寻找,是没有得不到感通的。”古今来许多事实以及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都反复证明这些道理是真实不虚的。明代人袁了凡被云南孔先生推算终身命运,某年考试中第几名,某年当贡生,某年做知县,都一一应验。因此能确信,人生一切遭遇,全是命中注定,自己丝毫无能为力。后来,遇见高僧云谷禅师告诉他,方才懂得命运既是有一定的,又是能够改造的。便从此立志造命,广积阴德!每天记「功过格」,严格检查言行心念;并诵持经咒,以求感通。从这以后,孔先生所算的命,全不验了。孔先生算他寿命只有五十三岁,没有儿子。结果他活到了七十多岁,不但有儿子,并且很成才。晚年他将自己一生改造命运的经验和体会,写成了《了凡家训》(现名《命运的选择》),来教育后人。我们要想创造未来的幸福,掌握自己的命运,首先必须深信因果。(《观无量寿经》语)!因为世尊在顿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之后,到各处说法度生,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总括说一句:不外因果报应四字而已。所以,修学佛法的人,要深信善恶的因果律,知见才算正确;否则,若不深信佛语的善恶因果律,那就叫做邪知邪见了。(定因老法师讲述:《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第一七六页)只有在深信因果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止恶行善,戒杀盗淫,不种恶因;勤修十善,广种善因。这样即能转变并消除过去的罪业,又能培植现在和未来的福德。这是一条正确的做人处事之道,也是自利利他有益于社会国家之道。就从更高的要求来讲,我们修行佛法的人,真要了生死,生净土,度众生,成佛道,也必须从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做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