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答问 1(3)
时间:2025-01-01 15:48 来源:未知 作者:赵朴初老居士 点击:次
16.问:释迦牟尼成佛后的事迹,可以简略地谈一谈吗? 答:释迦牟尼成佛的年龄,也有不同的记载,有的说三十岁,有的说三十五岁。此后五十年(或四十五年)中,直到他八十岁逝世前,他没有间断过他的说法工作。他到处游行,向大众宣示他自己证悟的真理。他最初到波罗奈城去找离开了他的五个侍者,为他们说法。佛教把佛陀第一次说法,叫做‘初转法錀’ 。 17.问:‘转法錀’是什么意思? 答:‘轮’(Cakka),是印度古代战争中用的一种武器 ,它的形状像个轮子。印度古代有一种传说,征服四方的大王叫做转轮王,他出生的时候,空中自然出现此轮,预示他的前途无敌。这里以轮来比喻佛所说的法。佛的法錀出现于世,一切不正确的见解、不善的法都破碎无余,所以把说法叫做转法錀。佛初转法錀处是鹿野苑(Sarnath),在今天波罗奈城(Benares)。经过近代的发掘,鹿野苑发现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有阿育王的石柱,有西元四世纪石刻的佛初转法錀像等等,并且发掘到古代塔寺的遗址。鹿野苑现有佛寺、博物馆和图书馆,都是近几十年来陆续兴建起来的。佛初转法錀处的鹿野苑,和佛诞生处的蓝毗尼园、佛成道处的菩提伽耶、佛逝世处的拘尸那伽(Ku1inagara, Kusinqra),是佛教四大圣迹。值得指出的是:近代学者们对这些圣迹以及其他一些古迹的发掘和修复,主要都是根据我国古代高僧法显、玄奘等的记载。 18.问:佛初次说法的地方为什么要比其他说法的地方看得重要呢? 答:佛在鹿野苑初转法錀这件事是佛教的一件大事。从那时起,开始建立了佛教;从那时起,开始具足了三宝。 19.问:‘三宝’是什么? 答:佛陀是佛宝,佛所说的法是法宝,佛的出家弟子的团体—僧伽(saxgha)是僧宝。称之为宝,是因为它能够令大众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是极可尊贵的意思。佛初转法錀,憍陈如等五人都归依佛,出家为弟子,于是形成了僧伽。所以说,从那时起开始具足了三宝。 20.问:什么叫做归依? 答:归依的意思是:身心归向它、依靠它。归依三宝的人是佛教徒。‘归依’也可以写成‘皈依’,‘皈’与‘归’的读音和意义相同。 21.问:佛在世的时候,归依的人多吗? 答:是的,佛初转法錀后从鹿野苑到摩揭陀国(Magadha)去的一路上,受到他的教化而归依的人就很多。其中有拜火教的婆罗门姓迦叶的三兄弟,都改变了原来的信仰,率领他们的弟子一千多人归依了佛教。佛到了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Rqjagaha)后,归依的人更多。其中最有名的出家弟子有舍利弗(Sqriputta)、摩诃目犍连□(Mahqmoggallqna)□、摩诃迦叶(Mahqkassapa)等人。后来佛回到故乡去,他的异母弟难陀(Nanda)、堂兄弟阿难陀(Qnanda)、提婆达多(Devadatta)和他儿子罗睺罗等都随他出了家。还有宫廷中一个剃发工奴优波离 (Upqli)也出家加入了僧团,后来成为有名的佛教戒律学大师。佛的姨母波阇波提也归依了佛,是第一个出家女弟子。至于不出家而归依三宝的弟子则为数更多。佛的出家弟子,男的叫比丘(bhikkhu),女的叫做比丘尼(bhikkhuni);在家弟子,男的叫做邬波索迦(upqsaka),女的叫做邬波斯迦(upqsikq),合称为四众弟子。 22.问:释迦牟尼一生游行教化的区域,是哪些地方? 答:根据记载和发掘的资料,佛自己足迹所到的地方,主要是中印度;他的弟子们分到四方游化,可能更远一些;但是斯里兰卡和缅甸都有佛曾经到过并足印的传说。佛居住的地方以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和拘萨罗国 (Kosala) 的舍卫城 (Sqvatth]) 的时间为最多。在王舍城外有一个竹林,是频毗娑罗王 (Bimbisqra) 献给佛和僧众居住的,后人称为竹林精舍;在舍卫城有一个林园是当地一个富商须达多 (Sudatta) 和拘萨罗国王子只陀 (Jeta) 共同献给佛的,后人称为祇园精舍。佛常往来两处,所以竹林、祇园并为说法的重地。王舍城南面的灵鹫山 (Gijjhak[wa) 也是佛常和弟子们说法的地方。佛逝世前由王舍城北行到毗舍离(Vesql]) 城 (今印度比哈尔邦省境内),又由毗舍离向西北行,最后到了拘尸那伽(今印度联合省伽夏城Kasia),佛是在拘尸那伽逝世的。现在佛逝世处,发掘出佛遗体火化的地方和石刻的佛涅槃像以及其他古迹。印度政府为了纪念佛涅槃二千五百年,曾对这个圣地予以必要的修复和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及解译
- 下一篇:佛学常识答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