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铁佛寺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基础

怎样实践佛法?(6)

3. 修密

密宗修法的特征,是以口持真言、手结印契、意作妙观(观于有相无相两种曼荼罗。曼荼罗的意义是轮转圆满具足,是学者观想的对象。)的三密相应(瑜伽)为妙行。由于行持时,以本尊的清净三密(咒、印、观)加持于我们身口意的三业之上,互相融会涉入,一体不二,自力他力配合,使我们的身口意都入于不思议境界,便能迅速转变我们第八识的有漏种子,发起本有的无漏种子,(《成唯识论》卷二,明无漏种子,法尔本有,不从熏生。)开发佛知佛见,而成清净光明的净菩提心。法门的特殊优胜,自不是未修密法者所能知。藏密的传承,有宁玛、噶居、萨迦、格鲁四派。自莲华生大士入西藏以后,为藏密宁玛派(红教)奠定了基础。他的教旨是依秘密莲华部心义建立,以部主阿弥陀如来所得妙观察智为本智。但莲华部含摄的种类既广,其修证方法,也各各随其本尊的体相而有差别,不过旨趣还是一样的。红教修持方法,最称完备,因效力很大,如果传给不适当的人,流弊很多。自后有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出而整理教法,于是有黄教的建立。两教的修法,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别,因为考据黄教的渊源,亦是秉依龙猛(即龙树)所传的莲华部法;且教规同以护持自他清净菩提心为主。不过黄教更趋重戒律,以真实成就莲华部清净光明的本旨。以上是关于密宗的一些基本情况。

密宗的修法可分为四部:一、事业部,就是做息灾、增益等的护摩事业;二、行持部,就是修初步的观想行持等;三、瑜珈部,就是依法修持的三密相应;四、无上瑜珈部,这是四部中最高深的一部。无上瑜珈又可分为三等:一、大相应(嘛哈约嘎),就是以真言加持,入妙明境界:二、圆满相应(阿努约嘎),就是行者本身即妙明境界;三、大圆满相应(阿底约嘎),其中包括大圆满心要及心中心层层入深的修法,到这里法界全是一心,含融万法,心佛一如,一切圆满,归功无碍。由于密宗的受法,依照一般规定,必须经过轨范师灌顶的手续,而且各有印咒,这里无法作具体的介绍。但是,我们可以约略谈一谈,依于大藏经秘密仪轨《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二卷、唐菩提流志译)所说,无相密乘心中心的修法,以备有缘学者的参考。这一法共有六印一咒,每印须修八座,每座须坐足两小时。六印修满后,专修第四印及第二印(修第四印,可助生极乐),一切仪规,都是很简单的。修时规定在两小时内,口持咒不停,手结印不散,意则一切不管,不取于相,念头起时不去理它,一心只顾到持咒。这样依法修持,因有咒印奉持,所以不落于空;因咒印没有道理可说,所以也不着于有。不空不有,左右挟持着这个心,念起随来随扫,随扫随空,扫至无可再扫,自然就证入三昧。因此,根性利的,经过四五百座的苦行,就能点开心要,由体而起慧照的妙用。那些平日定力不足,修禅净等法门不能相应的人,可以修这个法,因为在二小时内,如钻木取火地不断修持,就能迅速地改造无始以来的浮滑习气,得定开慧,有一定的把握。所以《佛心经》说:“若持心中心,速证无生忍”。又说:“末法众生,障深垢重,非此妙法,无由得除。”诺那大师曾赞叹这个法门为无上密乘。可惜受法的机会颇难,这也是各人因缘的不同吧!

4. 念佛

最后,我来介绍一下,广大微妙、空有圆融的净上念佛法门。佛经里所说的净土修行方法,虽然很多,如《般舟三昧经》所说的观像念佛;《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观想念佛;《佛说阿弥陀经》所说的持名念佛;以及《大集经》所说的实相念佛,依照这些方法去修持,都可往生净土,但其中以持名念佛为重心,因为这一法门,所摄收各种不同根机的人最广,利人也最多。上面所介绍的参禅、观心、修密等各种修法,固然法法圆妙,但有的需要精研教理,有的需具备相当根性,有的需有充分时间,有的需有受法机会;而且能不能得益,还须看各人的因缘和努力。只有持名一法,虽然也少不了自己的精勤用功,但不一定要具备上述的各项条件,而且下手简易,有事有理,真是“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对任何人都是相宜的。假使佛法中,没有这个法门,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信众,将没有亲尝法味的机会了。龙树菩萨是禅宗、密宗、天台、华严、三论、净土等诸宗的祖师,他在《十住毗婆沙论》里说:“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舟则乐。菩萨道亦如是,……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所以我们对持名念佛法门,必须深信、切愿和笃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