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杀放生文(5)
时间:2024-01-22 09:04 来源:未知 作者:明古杭云栖寺沙门 点击:次
神能飞形者是也,君其注视磨盘之孔乎。吾昔为猎夫所获, 赖君赎命,故来报恩耳,幸毋忽也。”人用其计,旬余从井飞出。僧大喜,以为黄精之验,乃别众负黄精入井,约一月开视。至期视之,死矣。僧盖不知前人得出者,狐之力也, 悲夫! 乃至残躯得命,垂白壁以闻经;难地求生,现黄衣而入 梦。 白壁闻经者:予挂搭一庵,有人擒蜈蚣数条,以竹弓弓 其首尾,予赎放之。余俱半死,惟一全活,急走而去。后共一友夜坐,壁有蜈蚣焉,以木尺从傍极力敲振,驱之使去, 竟不去。予曰:“昔所放得非尔耶?尔其来谢予耶?果尔,吾当为尔说法,尔谛听毋动。”乃告之曰:“一切有情,惟心所造,心狠者化为虎狼,心毒者化为蛇蝎。尔除毒心,此形可脱也。”言毕令去,则不待驱逐,徐徐出窗外。友人在座, 惊叹希有。时隆庆四年事也。 黄衣入梦者:杭州湖墅干氏者,有邻家被盗,女送鳝鱼 十尾,为母问安。畜瓮中,忘之矣。一夕梦黄衣尖帽者十人, 长跪乞命。觉而疑之,卜诸术人,曰:“当有生物求放耳。”遍索室内,则瓮有巨鳝在焉,数之正十,大惊,放之。时万历九年事也。 施皆有报,事匪无征。 诸放生者,或增福禄,或延寿算,或免急难,或起沉疴, 或生天堂,或证道果,随施获报,皆有征据。然作善致祥, 道人之心岂望报乎?不望报而报自至,因果必然,辞之亦不可得耳,放生者宜知之。 载在简编,昭乎耳目。 明有征也。如上所录,远则载在简编,有典有据;近则 昭乎耳目,共见共闻。考古验今,定非虚谬。 普愿随所见物,发慈悲心,捐不坚财,行方便事。
此下普劝世人,随所见生命,发慈悲心,由是捐舍世财, 方便救济。财不坚者,谓水得漂,火得焚,官得取,盗得劫, 危脆无常,非坚物也。捐此作福,所谓以不坚财易坚财也。若无财者,只发慈悲心,亦是福德。或劝他人放生,或见人放生,赞叹随喜,增其善念,亦是福德。 或恩周多命,则大积阴功;若惠及一虫,亦何非善事。 有力者恩周多命,固阴功也。无力者惠及一虫,亦善事 也。毋曰小善为无益而勿为也。世有不明此理者,必择身细 数多之生,方肯买放。路遇大生,目视而过。此则惟贪自己 之福,非悯众生之苦也。其福甚少,戒之戒之。 苟日增而月累,自行广而福崇。 善无大小,惟贵久长。日日增之,月月累之,善多则行 广,行广则福崇矣。 慈满人寰,名通天府。 慈功久积,遍满寰区,人情既孚,天心必眷。或谓穹苍渺邈,何得相通?不知天王以六斋之日,巡狩人间,有善必 知,无恶不察。又人行十善则天胜,人行十恶则修罗胜,故 天帝时时欲人为善。一人为善,飞天神王报达天京。经有明 文,非臆说也。 荡空怨障,多祉萃于今生;培渍善根,余庆及于他世。 放而不杀,与物无怨。非惟安乐今生,以此善根,当来 之世,长寿永福。乃至成佛,万类有情倾心归附。皆余庆也。 倘更助称佛号,加讽经文。 遇生能放,虽是善功,但济色身,未资慧命。更当称扬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讽诵大乘诸品经典。然虽如是,但凡买 生,火急须放,讽经不便,只以念佛相资。若隔宿买而来朝 始放,或清晨买而午后犹存,必待陈设道场,会集男女,迁 延时久,半致死亡。如是放生,虚文而已。 为其回向西方,令彼永离恶道。
念佛功德,愿诸生命尽此报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 华化生,入不退地,永离恶道,长息苦轮。恶道者,六道之 中,三道为恶,地狱、饿鬼、畜生是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戒杀护生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