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自我立 ---白话《了凡四训》(10)
时间:2024-01-20 06:1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随缘济世的事业,门类是很多的。举其大纲约有十条:
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佛法。第九、敬重师长。第十、爱惜物命。
一、与人为善:从前舜在雷泽地方,见有捕鱼的人互相争夺有利条件,对于强横的,他不批评他们的过失,而对那些肯退让的人,则加以表扬称赞,同时,他自已也参加捕捞,并以身作则,把好的地段让给别人。一年后,大家被此之间,都肯相让了。象舜这样聪明的人,岂不能讲一句教训别的人话吗?可是他不用言教,而以身教,自已做榜样给别人看,来转变别人的思想,这正是良工苦心哩。我们生活在世间,不可以自己之长来掩盖别人,不可以自己的善来比较形容别人的不善,不可以多能而团惑别人的无能。人要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到别人的过失,要包容而遮盖它,一则,使他可改,二则,使他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见到别人有些微长可取,有细小善处可以录用的,就应毅然舍已而从之,表扬而赞美之。在日常生活中发一言,做一事,都要不为自己着想,都应从带动大家向上向善,形成好风尚,从这一方面做,那么,效益便伟大了。
二、敬爱存心:君子和小人,就其形迹来看是很容易相混的。只有一点存心处那善恶是绝对不同的,就好比黑与白完全不相同了。所以说:"君子所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的存心只是爱人敬人,因为人类有智愚贤不肖,有亲疏贵贱,万品不齐,哪一个不是我的同胞,我的一体?因此对他们应当要敬爱。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爱敬佛菩萨。《华严经》说:"若令众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诺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为圣贤佛菩萨的志愿,是要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各得其所,能敬爱椙腥耍词呛褪ハ头鹌腥恢拘辛恕?/P>
三、成人之美:玉含藏在石头里,被人抛弃,它就等于瓦石,如果加以开发、雕刻、琢磨,就成了宝物。所以当看见别人做了一件善事,或这人的志愿颇有可取,他的天资是堪以造就的,都应该提拔他、奖励他、推荐他、或给他设法维持,或替他剖白冤抑,务使这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
大抵人们都不喜欢与他性情或宗旨相反的人。由于善的人比较少,不善的人比较多,因此,少数的善人所做的事,往往遭到多数不善人的攻击。而且有些豪杰,在细小形迹方面不很注意,就容易引起别人的非议和指责。所以善事常易败,善人常得毁谤。这就需要以维护和成全,这是盛德的事啊。
四、劝人为善:既然做了一个人,哪一个没有善良的心呢?只是为了追求利乐,而所追求的又没有止境,于是容易使人失足堕落。因此,与人相处,应该方便地指引他、警惕他、拨开他的迷感,使他回复善良的心。譬如长夜大梦,使他一觉惊醒;又如久陷烦恼,拔出他到清凉的地方。如能这样,给人的恩泽最深,功德是很广大的。
古人说:"一时劝人以口,百日劝人以书。"以口劝人如对症发药,收效虽易,可是所及到的不远不广,以书劝人普及广泛而时间久远,造福无量。两者应该同时进行。有了机会可以劝说的而不加劝说,这是失人;不能劝的硬加劝说,这是失言。在这不同的情况下,应该加以慎重考虑。有智藏的人是不会失人,也不会失言的。
五、教人危急:遭到不幸的灾祸,这是人生道路上所难免的事.对这些不幸者,应该象自己遇到不幸一样,急予解救,或者多方设法伸雪其冤屈,或从各方面救济他的围厄。崔子说:"惠不在大,济人之急可也。"这是说;恩惠不在于大小,只要能解救他的急难可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