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自我立 ---白话《了凡四训》(2)
时间:2024-01-20 06:1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在佛教浩瀚的大藏经典中,为我们指明了我"戒、定、慧"三学,一门深入地修行证果的方法和事实,因为证得佛果,解脱生死,才是佛法的真实目的。
了生脱死,证道成佛,这一出世法的目的,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因为,一切众生原皆具足清净佛性。佛的福德智理,神通自在。在我们的本性中也不缺少一丝一毫,只因被无量劫来无明妄念所蒙蔽而成为众生。只要能依照佛的教导去修行,厉行众善,息灭妄想,消除无明,人人都能够圆成佛道了。
可是,发心立地要广大,实践却要踏踏实实地去做。《命自我立》就是很好的"明镜",可以备置案头,对照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做超凡入圣的功夫。知过必改,行善必勇,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是修行的起点。
最后;要提请佛教师友们注意的:我们信佛学佛者的是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乃至全人类的利益和幸福为目标的。所以我们佛门弟子要将世尊的教导,化为实践行动,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建立优良的家庭教育,响应良好的社会新风尚。在工作中做到尽职负责,作出贡献。总之,在各个领域中,在一言一行上,都要有益于国家和人民,为国争光、振兴中华,这是佛教徒报上师恩,报国土思和报众生思的大善行,大功德啊!
一、命运的创立
我在童年时代就死了父亲,因此,我的母亲叫我放弃求取功名的学业,去学习医学,学成后可以维持生活,还可以济世利人。母亲还说:"能学成一种技术,就能在社会上得到一定的地位。这是你父亲生前很久就有的心愿啊!
后来有一天,我在慈云寺遇着一位老人,相貌非凡,留着长须,潇洒出尘。我恭敬地向他作礼。他对我说:"你是官场中人,明年就要中秀才了,为什么不读书呢?"我把我的情况告诉了他,并问他姓什么,是那里人。他回答我说:"我姓孔,云南人,得到邵康节的《皇极数》正传。这数应该传授给你。"于是我引他回家,把这详情告诉了母亲。母亲说:"你要好好招待他。"这位老人用《皇极数》为我推算,对我过去的遭遇,就是连很小的事,也都推算出来了。
这就激发了我读书的志愿。于是就和表兄沈称商量。他说:"有位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办私垫,我送你去寄学是很方便的。"这样,我就去私垫读书,拜郁为师。
孔先生给我推算:县考童生第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等到第二年去考试,三处的名次完全相符。
孔先生再给我卜终身吉凶,说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廪生,某年当贡生,贡后某年当选为四川的县长,在任三年半就应该告退回乡,在五十三岁八月十四巳丑时,寿终在家里,可惜没有儿子。我把他的话,详细地记录下来。
从此以后,凡遇着考试,名次先后,都不出孔先生所算定的。最奇怪的是算我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可是食米到了七十余石的时候,屠宗师就批准我补贡。补了贡生,是廪生已经出了缺,把米折为现金发了,所以廪米就停了。我有些怀疑,认为这数不准了。后来不久,就被代行职权的杨公所驳斥,不准我补贡生,于是又食廪米了。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看到我场里的备卷,叹息着说:"这五篇论文就是五奏议啊!怎么可使学识渊博的读书人终老在寒窗之下呢?"他就吩咐县官写申请的公文,批准补贡。这时廪米又停发了。我把所有领到的廪米加起来,正好是九十一石五斗啊!
我因此更加相信人生的一切遭遇,都是由命注定的。而思想也就很安定,不作妄想追求名利了。出贡以后,到了北京,留京一年,一天到晚总是静坐,并不看书,己巳年南归,进南京国子监(大学)。在进校以前,我先去访问在栖霞山的云谷弹师,和他对坐三昼夜。禅师问我:"凡夫所以不得成为圣人,只因为妄想缠绕,你坐了三天,不见你起了一个妄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答道:"我被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都有定数,即使要妄想,也是没有用处的。"禅师笑着说:"我以为你是豪杰,原来是个凡夫哩。"我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说:"人们不能达到无心的境界,就要被定数所束缚。那里会没有数呢?但是普通平凡的人是有数的。大善的人,数就拘不了他;大恶的人,数也是拘他不定的。你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不是凡夫吗?"我就问他:"那么,这个数能逃得了吗?他说:"诗书里所说的,这命是我们自己所造作的,福报也是我们自己求取得来的,确是很明显的教训。我们佛教的经典里说:"求功名的就得功名,求富贵的就是富贵,求男女就得男女。求长寿的就得长寿。"要知道,妄语乃是释迦佛的大戒,诸佛和菩萨是不会拿虚妄的假话来欺骗人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