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巡礼(11)
时间:2024-03-31 19:2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关于观世音菩萨之住处,据新华严经卷六十八载,此菩萨住南海补陀落山。故其住处即在此娑婆世界。而在大阿弥陀经卷上、无量寿经卷下、观世音受记经中,以此菩萨为阿弥陀佛之胁侍,常住西方极乐世界辅施教化,即以西方净土为此菩萨之本住处。我们可以理解为菩萨身住于净土,示现于娑婆。 关于观世音菩萨之形像,因其应化无方,故相状亦颇多,而以二臂之正观音为其本形,余者皆其示现神变自在之力用,有一首、三首、五首,乃至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啰首;有二臂、四臂,乃至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有二目、三目,乃至八万四千清净宝目。其化相有千手千眼、十一面、准提、如意轮、不空罥索、青颈、香王等,亦皆有个别之仪轨。 观世音之信仰始自印度、西域,后传至中国内地、西藏、南海、日本等地,故有关观世音之记载甚多。自西晋竺法护之正法华经译出后,中国内地亦大兴观世音之信仰,有“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之说。有关著作亦颇多。自北魏以后,造观世音像之风益盛,今大同、龙门、驼山等地存有遗品甚多。隋唐以后,随着密教之传入,诸种观世音像亦被造立,如敦煌千佛洞之菩萨像,观世音像即居大半。又以元魏孙敬德之高王观音经为始,观世音菩萨救苦经、观世音十大愿经、观世音三昧经等诸经亦陆续出现。其显灵说法之道场在我国浙江普陀山。其生日为阴历二月十九日,出家日为九月十九日,成道日为六月十九日。 据《法华经》卷七〈普门品〉所载,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三种应化身。即:(1)佛身,(2)辟支佛身,(3)声闻身,(4)梵王身,(5)帝释身,(6)自在天身,(7)大自在天身,(8)天大将军身,(9)毗沙门天身,(10)小王身, 11长者身,(12)居士身,(13)宰官身,(14)婆罗门身,(15)比丘身,(16)比丘尼身,(17)优婆塞身,(18)优婆夷身,(19)长者妇女身,(20)居士妇女身,(21)宰官妇女身,(22)婆罗门妇女身,(23)童男身,(24)童女身,(25)天身,(26)龙身,(27)夜叉身,(28)乾闼婆身,(29)阿修罗身,30迦楼罗身,31紧那罗身,32摩侯罗伽身,33执金刚身。 普门品主要宣说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长行叙述无尽意菩萨和佛的两番问答。初番问答观世音菩萨得名因缘。次番问答观世音菩萨为众生说法的方便。末段特别赞叹观世音菩萨弘誓、慈力,劝当忆念归敬。 【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 普陀山是观音菩萨应化的道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亦称补陀洛迦。在浙江普陀县。唐以前有梅福等寄隐修道,故又名梅岭山,唐大中年间有一鳊僧人来此,亲睹观音菩萨现身说法,授以七色宝石,故称此地为观音显圣地。佛经有观音住南印度普陀洛伽山之说,因略以称岛。唐大中十二年,日本僧惠萼(一作惠锷)礼五台山得观音像,归国时舟过普陀山遇风不能进,遂留像归安开元寺(今称“不肯去观音院”)。自北宋以还,该山观音信仰盛行,寺院渐增,僧众云集。南宋绍兴元年(1131),将普陀山佛教各宗归于禅宗。明清三代相继兴建寺院,至清末遂有三大寺、七十余庵堂与一百多处蓬。 主要寺院有:1、普济寺。为普陀最大的寺院。传为真歇禅师初住之寺,后有慧辉、普济、怀信、祖铭等相继主持,几经兴废。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敕建圆通宝殿并赐额。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又敕建佛殿,三十八年重修大殿,赐寺额“普济群灵”,改名普济禅寺。现存大殿为清雍正九年(1731)奉敕重建,有殿阁堂庑200余间,为山中供奉观音大士之主刹。2、法雨寺。明万历八年大智真融创建,名海潮庵。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清康熙三十八年兴修大殿等,赐额“天花法雨”,因改今名。同治、光绪年间续有兴建,现存殿宇245间。3、慧济寺。亦称佛顶山寺。明初僧慧圆结茅山顶,创立慧济庵。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扩庵为寺,名慧济寺。全寺有四殿、七宫、六楼,与普济、法雨并称为普陀三大寺。此外尚有洪筏堂、锡麟堂、药师庵、澄心庵、息来庵、三圣庵、文昌阁及妙峰庵、悦岑庵、鹤鸣庵、大乘庵、长乐庵、长生庵、双泉庵、常明庵、逸云庵、伴云庵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