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铁佛寺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入门

寺院巡礼(3)

梵钟的外形一般是上端有雕成龙头的钓手,下端有相对的二个莲华形撞座,称为八叶,撞座以下称草间,下缘称驹爪;以上则分池间、乳间二部分,且乳间有小突起物并列环绕,又连结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条带称为袈裟,又名六道。另外,钓手傍有呈圆筒状的插通内部。此类钟多悬于钟楼,作为召集大众或早晚报时之用。增一阿含经曰:‘阿难即升讲堂,手执犍稚,并作是说:我今击此如来信鼓,诸有如来弟子众者,尽当普集。尔时复说此偈:降伏魔力怨,除结无有余。露地击犍稚,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云集此。

寺院早晚叩钟一百零八响,寓意众生能脱离一百零八种烦恼,又钟声能令三恶道众生暂时息苦,故寺院僧众不吝慈悲,早晚叩钟。叩钟的时候唱念叩钟偈,一句一叩,以祈愿受苦众生听闻钟声之后,能够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

钟楼下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寓意地狱救苦,度化众生。

四、鼓楼

鼓楼是悬挂鼓之建筑物。其位置在大殿或讲堂之右,而与钟楼相对望,故自古有‘左钟右鼓'之称。鼓乃置于鼓楼最顶之处,法会之时,为僧俗集会之报时器具。有高僧大德莅临寺院时,钟鼓齐鸣,以表示尊重、恭敬。我国现存最古之鼓楼为河南登封少林寺大雄宝殿前之鼓楼,系建于元代大德(1297~1307)年间。

传说,忉利天善法堂之鼓,不打自鸣,闻其声者即起惧恶生善之心,故称为天鼓。亦有于鼓上涂毒药后敲打,闻其声者则死,此鼓称为毒鼓。又天鼓比喻为能生善,毒鼓比喻为破恶。另有喻信佛法者为天鼓,喻谤佛法者为毒鼓之说。然谤佛法者,终亦能成佛,故有‘毒鼓结缘'之说,亦暗喻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寺院早晚敲鼓,与钟声相互应和,早上先敲钟,后接鼓,晚上先敲鼓,后接钟,所以称晨钟暮鼓。

鼓有时用来比喻佛陀所说的法,佛法能令众生折伏如魔军般的烦恼,恰如两军作战,击鼓以令军士进击敌阵,故将法喻为鼓。如《无量寿经》卷上说:“扣法鼓,吹法螺”。从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佛门中一切法器,都有其内在的含义,寓意佛法某一方面的特质,我辈学人应该用心体会。鼓楼下面供奉的是妙吉祥菩萨,即文殊菩萨。

五、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大雄”为佛的德号,为什么叫大雄了?是因为佛具足大力,能降伏四魔,四魔是指: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故名魔。二,阴魔,又云五众魔,新译云蕴魔,色等五阴,能生种种之苦恼,故名魔。三,死魔,死能断人之命根,故名魔。四,他化自在天子魔,新译云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魔王,能害人之善事,故名魔。此中第四为魔之本法,他三魔皆类从而称魔也。因此,凡是寺院中之大雄宝殿,所供奉之主尊必定是佛像,而非菩萨或护法像。具体供奉哪一尊佛,有不同的情形,兹略述如下:

(1)供奉释迦牟尼佛:有各种不同的姿势,主要有两种,其一为成道相,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结定印,右手直伸下垂,作触地印。其二为说法相,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结说法印。另有一种立像,称作旃檀佛像,乃左手下垂,右手屈臂上伸。一般多于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二比丘像,即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