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群疑(19)
时间:2024-01-20 07:2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如果时间允许,可酌量延长至四十五分钟或一小时。在早课之前,晚课之后,亦可增加静坐时间二十五到三十分钟。最好能够向正统的佛教静坐老师学习安全的静坐方法;否则也得把姿势坐正,身心放松,默念佛菩萨圣号,一心专注,不急不缓。如果不习惯静坐,也可采用礼拜的方式,以定时或定数礼拜佛菩萨。以无所求之心礼诵和静坐,是最正确和安全的;否则容易引起幻象、幻景、幻觉,而引发身心的障碍。真正的修行是没有条件的,当然,它是有目的的;而修行的本身就是目的。 如果仅愿把课诵时间加长,而无意静坐或增加礼拜的次数,则可以在早课的供养、礼拜之后,加诵‘楞严咒’及十小咒;晚课的供养、礼拜之后,加诵《普门品》或者增加‘大悲咒’的持诵遍数至二十一或四十八都可以。 如果居家无事,也可以在白天任何一个固定的时间,礼拜经典。拜经的方法,也是先做供养,然后一字一拜,每拜一字应念两句拜经词,例如:拜《法华经》时,每拜一拜,当念‘南无妙法莲华经,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如拜《华严经》,则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华严海会佛菩萨’。如拜《金刚经》,则念‘南无般若波罗蜜多金刚经,南无般若波罗蜜多会上佛菩萨’。如拜《弥陀经》,则念‘南无佛说阿弥陀经,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如拜《普门品》,可有两种念法:第一因为它是《法华经》的一品,因此比照拜《法华经》的念法;第二则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如拜《地藏经》及《药师经》,即可以此类推。 拜的时候,通常是用黄纸条或檀香,用大字的经本,逐字逐字地移动,拜到一定的经文与段落,或者是用笔记下所拜完的经文,或者用纸条夹在那一段、那一个字之处,预备下一次继续礼拜。但是每次拜完之后,经本必须盖上,不得散置或敞开。拜完一部经,还可继续拜同一部经,乃至发愿拜上几十部、几百部、几千部,或是终身礼拜同一部经,拜得越多越好。 课诵之前;或者是发愿课诵、拜经之前,可以有目的而为,或是为了祈求现实或来世的利益,乃至为了成就什么功德;做完课诵之后,也可以发愿祈求你所希望达成的愿望。但在课诵时,应当专心一意于课诵,不得有任何祈求的念头。最好的态度是,但为众生离苦得乐,不为自己有所祈求,那就是菩萨道的修行态度。其实不为己求而修行,才是最大的功德。 □消灾、延生是可能的吗? 佛法所讲的因果,就是指自然力的平衡。灾难现象的发生或幸福的来临,就是因果的酬偿。善因的酬偿是富贵寿考,恶业的酬偿是灾难病危。所以从佛法的观点而言,消灾、延生的最好办法,是为善去恶。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须接受;但是在忏悔心生起之后,愿心发起之时,未发生的果报也会跟著转变。这好像犯罪的人,在受审之时,若承认犯行而有悔意,并和法官合作的话,法庭对他的判罪量刑会减轻。古有戴罪立功、将功赎罪,今有判缓刑而不收监执行,有不起诉处分,还有庭外和解等,都是虽有罪行的因,而能转变了犯罪果报的例子。 祈求消灾、延生的人,不会一边祈求,一边继续造恶,这即是忏悔。而且以做佛事的诵经、拜忏、布施、供养来求消灾、延生,便是对沦于鬼神道中的宿世冤家债主,用佛法开导,使之心开意解,脱离苦趣,不再索还旧债。再者,由于发愿的力量,而将未发事件的因素改变。若继续做恶,便和灾难的原因相应,若弃恶向善,便消弭了灾难的因素而远离灾难了。 所以,发愿、学佛、修善,能够改变未来的命运。当然,其中有佛法不可思议的力量在;经中说,皈依三宝即有三十六位大善神来做护持,求愿消灾、延生的人,既皈敬三宝,当然也有善神护持。由于无始以来,善恶因果循环不已,而且复杂之至,恩恩怨怨,彼此交错,谁先欠谁,一般众生乃至于罗汉都难辨明;若以佛法的力量和护法善神的庇佑,应受的果报,也不一定非受不可。例如富贵者不会和贫贱之人计较小债而急求偿还,当宿世的冤家,超生离苦之后,心头的怨恨消除了,便不再以冤报冤了,这就是消灾和延生的道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怎样实践佛法?
- 下一篇:发愿:从今日起,誓愿不再虚度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