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群疑(28)
时间:2024-01-20 07:2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如果平时念佛,不以求见瑞相为目的,而是瑞相自现的话,那可能是好,也不一定是很好。见到瑞相能够使人增长信心,因为他有身历其境的体验,即有真实的感受。倘若仅为求见瑞相而念佛,念佛的心便不够纯净,瑞相的出现就可能是心神恍惚所产生的幻象了。 在心理受到刺激、头脑过分劳累或迫切期待、追求灵验的情况下,很容易会产生幻象。轻者成为神经质,严重则成狂乱的魔障,那时,就需要相当小心了。又由于虔诚心的感应或企求心的真切下,也可能出现瑞相的幻境;也有可能是由于知见不正、心态不清,所以引来魔扰。 因此,从正信的佛法而言,念佛的目的不在求其瑞相的现前,如果见光、见华、闻香、闻声,例如见极乐胜景、见诸佛菩萨,只要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只管一心念佛,这样是最安全的。 又若临终见相,不是出于想像,而是自然感得,此将在下一篇谈到。 万一念佛时常出现瑞相,这并非好事,因为会使得念佛者无法专精念佛,甚至误导使其离开佛法而成为鬼神用来做为表现异能、宣说外道思想的工具。如果自己无法辨明邪正,那就不去理它,只要把注意力随时置于佛号,瑞相自然会消失;如果被它紧缠不放,无法摆脱时,最好去请教高僧大德居士们,依据正信的法义予以开导。 □临命终时见瑞相就表示解脱吗? 可能是解脱,但多半不是。所谓临命终时显现的瑞相,是指奇香弥漫、天乐鸣空、光环、光束、光团的显现,佛菩萨影像现形、鸟兽齐鸣、香花乍开、草木变色、风云变化、雷电交作、遗体柔软,乃至火化后出现舍利子等。这些都是由于修善、积德的福德相。在生之际,为人正直,多行布施,死时即有可能出现瑞相,死后就成为大福德的鬼神。 如果罪神并行,而福多于罪,贪嗔未除,即成为大力的鬼;如果贪嗔轻微、福德增上,就生为欲界的天神;如果修行佛法,戒、定、慧三学并重,纵然不出三界,也会生为欲界的忉利天和色界的五净居天。在生天以后,依旧能够见佛闻法,供养十方一切诸佛,常和诸大菩萨聚会一处,渐渐而得出离三界、解脱生死。如果受持三皈五戒,精进念佛,一心向往极乐世界,命终之时,即得往生彼国。当然十方世界有无量诸佛,求愿往生,均有可能。 由以上可见,只要能够在人间积福、修善就能够不堕三涂,而能生于人间、天上,命终之时,多少会有些瑞相;纵然生于鬼道,由于福德之力,于临命终时,也能发生若干瑞相。有的瑞相只是亡者命终时的自见,有的瑞相能让多人共见乃至众人皆见,甚至可用摄影、录音等所需的工具、设施录置下来,如此一来,则更可产生令人起信的效果。 至于身体柔软、面色如生,当然是属善相,可得生天。但也有可能是大力魔神,藉此显露其神异,而非亡者本身的功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现他们本身大势、大能的神力,以吸引更多的信徒来崇拜、敬仰他们。至于其他的瑞相,即可以此类推。 从原则上说,瑞相并不是坏事,它能够鼓励众人去恶向善,但并不表示有瑞相就是得到解脱;解脱乃在心相,不在物相;物相尚在有相、有为、有漏的层次,直须到心中无物、无相才能得解脱。《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解脱是离相不著相的;心中既无相,心外是否尚有瑞相已不重要了。 但是也不能说,临命终时让人见到瑞相,即表示其未得解脱。比如释迦世尊最后入涅槃时,即有种种瑞相。历代的高僧大德圆寂时,通常也有瑞相。这多半不是他们本人的表现,而是护法龙天表示欢喜,表示哀伤;欢喜有人得大解脱,哀伤解脱之人已经远行。既然瑞相多半出自于诸神的神力显现,与命终之人虽有关系,但并不重要。而且虽对于他人有生信和鼓励的作用,但也不能就此肯定即是解脱的表征。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怎样实践佛法?
- 下一篇:发愿:从今日起,誓愿不再虚度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