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常识答问 2(7)
时间:2025-01-01 15:49 来源:未知 作者:赵朴初老居士 点击:次
20.问:‘法印’是什么? 答:印就是印玺。国王的印玺可以证明档的真实(有通行无阻的作用),藉以比喻佛教的主要教义,也以符合‘法印’而证明其为真正佛法(掌握了它,便能对一切法通达无碍),所以称为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并称三法印,或者加上‘有漏皆苦’,亦称四法印。 21.问:请解释一下,‘有漏皆苦’的意义。 答:‘漏’就是烦恼。佛教认为众生不明白一切法缘生缘灭,无常无我的道理,而在无常的法上贪受追求,在无我的法上执著为‘我’,或为‘我所有’,这叫做惑,惑使人烦恼,所以又叫做烦恼。烦恼种类极多,贪(贪欲)、嗔(嗔恨)、痴(不知无常无我之理等等叫做痴)是三毒,加上慢(傲慢)、疑(犹疑)、恶见(不正确的见解,如常见、断见等)为六根本烦恼。由于烦恼而造种种业(Kamma),业就是行为(身业)、言语(口业)、思想(意业)的活动。烦恼和业引生未来或为天人,或为人,或为地狱、鬼、畜生的身心;于是又起烦恼,又造业,又生身心,这样的生死轮回(Samsqra),没有休歇。而生死轮回是苦的。以人生而论,一般地说有八苦:生苦(婴儿在胎出胎时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与所爱的分离)、怨憎会苦(与所怨憎的聚会)、所求不得苦、五取蕴苦(五取蕴即五蕴,取就是烦恼,人的色受想行识以烦恼为因而生,又能生烦恼,所以叫取蕴。五蕴刹那迁流变坏,为生老病死等苦所集,所以是苦)。总之,佛说世间有无量的苦,苦不是孤立的自己生起来的,也不是造物主给予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因缘的。上面所说因惑而造业,因业而有生死苦,就是佛教对苦的缘起解释,全面分析起来有‘十二缘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