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铁佛寺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基础

佛学常识答问 3(4)

11.问:在家佛教徒修道的条件是怎样?

答:归依三宝,确信佛法僧三宝为身心归向依靠之处,更不归依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与神庙,这是在家佛教徒的必要条件。其次是奉行五戒和持斋。持斋是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己的生活,即过午不食,不涂香装饰和歌舞观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晦日)。遵守三归、五戒和持斋,对人努力行善,对自己清净身心,这就是佛教在家信徒修持的标准。实际上有不及这个标准的,也有超过这个标准的。佛陀对在家信徒有许多世间法的教导,如对善生童子详细讲了父母子女之间、师弟之间、夫妇之间、朋友之间、主从之间、僧人与居士之间的关系如何善处的问题;对青年跋□迦谈到方便具足(职业修养的完备),守护具足(节约不浪费财物),善知识具足(交结善友),正命具足(正当的生活)四种安乐法;对当时的国王们讲到如何处理国内政治与睦邻问题。大乘经典则广说在家菩萨应当怎样修六度、四摄等等。

12.问:事实上出家不是像你前面所说的那样严格吧?

答:事实上在某些时期、某些地区,僧伽中存在著滥收徒众、滥传戒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久已引起佛教界的忧虑。从历史的情况来看,佛教最兴盛的时代,并不是僧众最众多的时代;相反的,僧徒太多的时代,往往是佛教衰坏的时代。如唐代初年曾大量淘汰僧众,玄奘法师时代出家很严格,要经过考试,当时玄奘为取得出家资格,还曾经过了困难的手续,但是佛教当时最为灿烂。这不仅我国如此,其他国家也是如此。例如,十五世纪缅甸有一位本来是高僧后来还俗做了国王的达磨悉提,他鉴于当时僧众之滥,曾经通令全国僧众重新受戒加入僧伽。由于他的严格整理,当时缅甸僧侣人数从数十万人减到一万多人,其余不够资格和不愿再度受戒的,均勒令还俗,缅甸佛教因此得到复兴。这件事说明僧伽是不应当盲目发展的。

13.问:听说有些国家的人民,人人都要出一次家,是吗?

答:缅甸、泰国等都有这个风俗,我国傣族地区过去也是如此。这并不是佛教规定的制度。这些地方一般儿童到七八岁时候,父母便送他们到寺庙出家,在寺庙中识字学经过僧团生活,过了一定时期可以还俗。出家时期最短的只有几天,有的几个月,有的几年。如果儿童时未出过家的,长大后总要有一个时期出一次家。这种临时出家的人并不受沙弥戒,与发愿长期出家的不同。

14.问:听说日本僧人都有家室,是吗?

答:原来日本僧人都是没有家室的。西元十二世纪时期,净土宗的一派—净土真宗的创始者亲鸾宣导带妻修行,开始娶妻生子。其后几百年中这个制度只限于这一宗派。到明冶维新后,僧人结婚的风气便在其他各宗派中流行起来。现在除少数宗派的少数僧人仍然过独身生活外,绝大多数僧人都有家室,他们的子孙世袭僧人的职业。这便形成了以在家佛教徒担任弘传佛教事业的制度。但是这种情况只是属于男僧人,今天日本的尼众还是出家如律持戒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