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常识答问 5(15)
时间:2025-01-01 15:57 来源:未知 作者:赵朴初老居士 点击:次
44.问:四分律是声闻戒,八大宗里为什么有小乘宗? 答:四分律虽属小乘戒,但其文义通于大乘,自古就有‘分通大乘’的说法。中国盛行大乘,以大乘教义解释律藏,摄小入大,就是大乘戒的组成部分,出家菩萨三聚净戒中的摄律仪戒就是是以声闻戒为基础的。如杀、盗、淫、妄四根本戒,是大小乘共同遵守的。对于律学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善于分辨开、遮、持、犯,就是在出家戒条中,本来是不得触犯的,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开许,这叫开;在通常情况下又不得违犯的,就叫遮。在某种情况下,本人也不知是持戒还是犯戒,这就需要研究律学,律师根据律藏分辨清楚确定开、遮、持、犯的界限。在声闻戒中除四根本戒(杀、盗、淫,妄),或者还加十三僧残(尼戒是八根本十七僧残)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犯外,其他绝大部分的戒条,在特殊情况和必要情况下是可以开许的。例如‘非时食’这一条戒,即通常过午就不许吃东西,而在劳作以后就允许吃东西。但如何开许,要依戒律来判定。可见佛教戒律不是死板的,除根本性戒外,都是具有灵活性的。 45.问:密宗的教义是什么? 答:八世纪时印度的密教,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传入中国,从此修习传授形成密宗。此宗依《大日经》、《金刚顶经》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本尊法。此宗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 46.问:什么叫三密瑜伽?什么叫本尊法? 答:本尊(istadeva)是学者选择自己最敬爱最尊崇的一尊佛、一位菩萨或者一位明王,作为学习成就的对象或榜样,就叫本尊。要成就本尊的所有功德智慧,就要修习三密瑜伽法。三密就是身、口、意三业,瑜伽(yoga)译为相应。三密瑜伽,就是三业相应。与谁相应?就是修行者自己的身口意与本尊的身口意三业相应。修法时,修行者要身作本尊的姿态,手结印契,口诵本尊真言,意作本尊观想或种子字,务使自己的三业与本尊的三密相应,名为瑜伽修法。此法如果修成,可以即身成就本尊之身。密教的修法很多,这只是举一个例证。此宗最高理论还是以性空无相的法性理体为基础,所谓阿字本不生,不生就是空义。 47.问:听了您的介绍,我对佛教八宗有了一点简单的了解。八宗以外,还有哪些别的学派?这既称为八大宗派,是不是还有什么小宗派? 答:八宗以外还有以《俱舍论》为主的学派叫俱舍宗;专讲《成实论》的学派称成实宗。成实、俱舍都属小乘教,唐以后不甚流行。八宗之外若加这两派便成十宗。此外,还有弘扬《涅槃经》的涅槃师,专讲《摄大乘论》的摄论师,专讲《十地经论》的地论师。这些学派初兴都曾盛极一时,但为时不久便失去传承,或者汇入其他宗派。 48.问:各宗派兴起后,在弘传的过程中有些什么样的曲折变化? 答:各宗的发展情况是不平衡的,发展变化也不一样。有的宗派初兴起时流传很盛,而后来渐衰,这就是三论宗。此宗经过陈隋兴皇法朗和嘉祥吉藏的大力弘扬,在隋、陈、初唐时,流传之广,几乎遍及全国,但以后便逐渐衰落。有的起初流传不广,后来却很盛行。如天台宗,此宗在天台智者和章安成宗之后,流传地区仅限于浙江东南一带,师资传承不绝如缕,一百多年后到荆溪湛然始号称中兴。有的宗派一直在发展流传,从未有衰歇过,这便是禅宗。此宗有大成就的人多住在山林中,自耕自食,对于社会的依赖性不大,也不需要太多的典籍,所以虽遭会昌之难,影响不大,一直传承下来,并有很大的发展。有的宗派绝而复苏,很多的宗派都是这样,在会昌灭法之前,各宗先后都已兴起,相比之下,虽各有兴衰的不同,但都同时流行于世。到九世纪后期唐武宗会昌(845)年间灭法,所有的经书佛像毁坏殆尽,各宗的章疏典籍大都丢失无存。十世纪时天台宗的著作又从朝鲜传回来,贤首宗的典籍也恢复一部分。所以从五代以来,天台、贤首二家又算复兴。其余中观、瑜伽以及密宗的许多著作流传域外,到了清末,性相二宗的章疏才由日本重返故国。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上述八宗都有人研究讲说,有复苏的趋势。总观诸宗历史,隋唐是各宗兴起和极盛时代,会昌法难后,除禅宗外,是诸宗衰亡时代。稍后有天台、贤首的复兴和禅宗的大发展,这可算是佛教复兴的时代,但也没有初唐中唐那样的盛况。自元代起西藏佛教传入内地,很受朝廷的崇奉,但未普及民间,而汉地原有佛教则不及宋时兴盛。明清一代,汉地佛教没有什么起色,仅可保持原有的余绪。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佛学常识答问 4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