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铁佛寺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基础

佛学常识答问 5(9)

(二)佛教各宗派的兴起

20.问:佛教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弘扬和传播,有哪些发展变化,又有哪些学术成就?

答:随著大量经论的传来,印度佛教各部派思想与我国民族文化相接触,经过长时期的吸收和消化,获得了创造性的发展。西元六世纪末至九世纪中叶的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极盛时期,在这时期,思想理论有著新的发展,各个宗派先后兴起,呈现百花争艳的景象。

21.问:中国佛教有哪些宗派,可否请简单介绍一下?

答:过去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现在流行的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 八大宗派。

22.问:这八宗各有哪些不同的主要宗义,想请您简略地分别介绍一下。首先请问,三论宗为什么要叫‘三论’宗,它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答:此宗主要依据鸠摩罗什译的《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研究传习而形成的宗派,因为是依据中观派三《论》立的宗,所以叫做三论宗。它的教义以真俗二谛为总纲,以彻悟中道实相为究竟。

23.问:什么是真俗二谛?什么叫中道实相?

答:二谛的‘谛’字是真实的意思,从法性理体边说的叫真谛,从缘起现象边说的叫世俗谛。从俗谛说事物是有,就真谛说诸法是空,所以真俗二谛也叫空有二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真俗不二就是中道,也叫诸法实相,这就是此宗的中心思想。此宗著重从真空理体方面揭破一切世出世间染净诸法缘起无自性,五阴十二处等虚妄不实,彻底破除迷惑,从而建立起无所得的中道 观,以求实现其无碍解脱的宗旨。这一宗,实际就是印度龙树、提婆中观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24.问:瑜伽宗为什么叫瑜伽宗,它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答:瑜伽宗是由印度弥勒、无著、世亲创立的宗派。此宗主要依据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因为是依弥勒说、无著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的宗,所以叫瑜伽宗。我国玄奘法师译传此宗并糅译十师之说为《成唯识论》,故此宗又称法相唯识宗,亦称慈恩宗。它的教义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以转识成智(转依)为宗旨。

25.问:什么叫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答:五法是:一名、二相、三分别、四正智、五如如;三自性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二无我是人无我和法无我。‘五法’是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概括,‘名’和‘相’指世间有为法皆有名有相,称为名相之法;‘分别’指人们的主观能对事物分别认识;‘正智’指圣人清净(无漏)实智;‘如如’指如实智所对真如理境。‘五法’不出染净和主客观,是以总括诸法。三自性:一是二取执著,无而谓有,起惑造业,名遍计所执;二是三界心法,依他缘生,名依他起;三是依他起上除遣二取所显二空真如为圆成实。事物的性质不出此三种,所以叫三自性。八识:‘识’是了别认识的意思,又叫心或意,每个有情都有这种心意识的认识作用,共有八种,就是前面列举的八种识。二无我:每个有情或众生都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即一般所说的自我或灵魂)叫人无我;客观事物也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即自性或绝对的真实)叫法无我。二无我也叫作我、法二空。此宗教义深入分析诸法性相,阐明心识因缘体用,修习唯识观行,以期转识成智,成就解脱、菩提二果。此宗由玄奘法师译传而成立,是印度无著、世亲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26.问:天台宗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答:此宗是以罗什译的《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等为依据,吸收了印度传来的和中国发展的各派思想,重新加以系统地组织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因为创始人智鸾,住在浙江天台山,所以叫天台宗。它的宗义以五时八教为总纲,以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