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铁佛寺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基础

佛学常识答问 5(19)

53.问:前面提到过,我国还有巴利语系佛教,其弘传情况怎样?

答:巴利语系佛教(上座部佛教)流传于我国云南省傣族、布朗族等地区,那里人民的佛教传统信仰与南方佛教国家(泰国、缅甸等)大致相同,属巴利语系佛教。因为他们直接读诵巴利语文经典,所以用不著有翻译之劳。那里,若干世纪来能保持如法如律精进修学的原始佛教的优良传统,还是值得欣喜赞叹的。

54.问:汉语系佛教有许多宗派建立,藏语系佛教是否也有不同的宗派?

答:藏语系佛教先后也有不同的宗派产生。由于传承、传译、讲说和依据的不同,也逐渐形成了若干大小的教派。有从前弘期传承下来的宁玛派,有阿底峡传给敦巴一系的迦当派,有玛巴译师传给弥拉日巴一系的迦举派,有卓弥译师传给昆宝王一系的萨迦派,有由宗喀巴改革创建的格鲁派(又名嘎登派)。此外还有些传布不广,影响不大的派别,如觉曩派、希结派、觉宇派、霞鲁派等。这些教派,各有他们自己特殊的学说和修持方法。尤其是格鲁派,是十四世纪末宗喀巴大师(1357-1419)继承上代的传承,在学说上加以整理和发扬,在僧伽制度上加以整顿和改革而创立的教派—黄教,在当前蒙藏族地区最为盛行。

55.问:巴利语系佛教在我国是否也有派别的不同?

答:中国巴利语系的佛教也有几个不同的派别,但这些派别只是在持戒律仪方面要求有所不同,而不是学说教义上的派别。

(四)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56.问:佛教传来中国将近两千年,思想体系发展演变成十多个派别,可说是学术成果灿烂辉煌,他对中国的思想文化起过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

答:佛教各宗派学说,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广泛的弘扬,对中国思想界曾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举宋明理学为例,很明显,它是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华严、禅宗和另一部分佛教理论的刺激和影响而产生的,这是思想界公认的历史事实。在晚清时期,中国知识界研究佛学成为一时普遍的风气。一些民主思想启蒙运动者,如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学术名流,都采取了佛教中一部分教理来作他们的思想武器。佛教的慈悲、平等、无常、无我的思想,在当时的知识界中起了启发和鼓舞的作用。

57.问:佛教对文化艺术有什么样的影响,比如说,对中国文学起过什么样的作用?

答: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其中如《维摩诘经》、《法华经》、《楞严经》特别为历代文人们所喜爱,被纯粹地为著文学目的而研读著。我国近代文豪鲁迅曾捐款给金陵刻经处,刻印了一部《百喻经》。这部经所叙的譬喻故事,常常被译为语文体发表在今天的报刊上,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佛教为中国的文学带来了许多从来未有的、完全新的东西—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的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创作。

58.问:佛教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所影响已如上说,但不知对中国文体的变化起了哪些作用?

答:为佛化普及的目的而盛行于古代的歌呗产生一种特殊的文学—变文,这就是把佛经内容演为便于讲唱的通俗文词。敦煌石窟发现的各种变文,都是文词酣畅想像力都非常丰富的大众化的文艺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后来的平话、小说、戏曲等中国俗文学的渊源所自。此外还有由禅师们的谈话和开示的记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语录体,这种朴素而活泼自由的口语文体,后来被宋明理学家仿效而产生了各种语录。此外还有音韵学,如过去中国字典上通行的反切,就是受梵文拼音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总之,佛教在中国文学领域中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

59.问:建塔造像,大家知道,多数来源于佛教,佛教在这方面的艺术成就是举世闻名的,可否请重点介绍一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