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铁佛寺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基础

佛学常识答问 5(17)

49.问:唐末已来,佛教逐渐衰落,直到清代还是如此,但从清已来,佛教似乎有复兴之势,出了不少人才,不知近代佛教有哪些著名人物?

答:近代的佛学提倡者首推杨仁山(1837-1911)。为了培养人才和扩大佛典流通,便利佛学研究,他用了几十年的光阴,致力于讲学和刻经事业。他所创办的金陵刻经处曾经刊印了由日本取回的我国已经遗失的性、相诸宗的重要著作,因而使性、相两宗的教义得以复兴。金陵刻经处同时又是讲学场所,谭嗣同、章太炎等都在那里听过他的讲,在他的培育影响下产生了一些佛教学者,其中特出的是欧阳竟无居士,专治法相唯识之学,他在南京举办的支那内学院,成为当时法相学的重要研究场所。与欧阳齐名的法相研究的提倡者有北京三时学会的韩清净居士。

50.问:听了上面的介绍,了解这几位德高望重的居家大士对于近代佛教的贡献确实巨大,是值得后学称赞学习的。但同时在出家菩萨中有哪些著名高僧弘传佛教?请略为介绍。

答:近代高僧中著名人物有月霞、谛闲、印光、弘一、虚云等,他们分别弘扬贤首、天台、净土、律宗、禅宗。还有积极从事整理僧伽制度,提倡僧伽教育,宣扬大乘精义,发扬佛教文化事业最有力的是圆瑛法师和太虚法师。圆瑛是一位宗说兼通,禅净双修,精研《楞严》的大德,他热爱祖国、热爱佛教,一生讲经、建寺、兴办各种福利事业,奖掖引导后学,不遗余力。太虚是一位教海渊深的佛学通家和弘扬佛教的积极活动家,在他的宣导带领下,涌现了一大批弘法的僧伽人才。他们对我国近代佛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佛教自唐武宗毁法(844)以来义学凋敝,达千余年,经过近百年中僧俗大德学者的努力而渐有起色,这是值得庆幸的。但是,和目前国外的佛教学术研究事业的兴旺情况相比,我们还有很多工作亟待进行。如何恢复我国佛教在盛唐时期波澜壮阔声华腾蔚的光荣地位,以与祖国当前的伟大时代相适应,还需要佛教界有识有志之士发大愿心,继承先德未竟之业,作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以上就是中国汉族佛教各宗的兴起、弘传和盛衰变化的大概情况。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佛教

51.问:听了您的介绍,知道了汉地佛教的大概轮廓,不知我国西藏佛教是什么时期传入的,是经什么人弘扬起来的?

答:我国藏语系佛教开始于七世纪中叶。当时的西藏松赞干布(srox-bstan sgam-po)藏王,在他的两个妻子,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毗俱胝(Bhrikuti,藏名尺尊khri-btsun)公主共同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thonmi sambhota)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到了八世纪中叶藏王持松德赞(khri-srox-lde-btsan)迎请莲华生(Padmasa/bhava)由印度入藏,折服了原来盛行的本教(Bon-po),佛教于是得到了弘扬。

52.问:后来发展的情况怎样?

答:莲华生入藏之后,首先建立了桑耶寺,度僧出家,成立僧伽,并请译师从梵文翻译大批佛典,同时也从汉文翻译一些佛经。据现在的登嘎尔目录(布敦认为是持松德赞王府所编),当时译出的大小显密经律论有738种(内从汉文转译的32种),故当时佛教流传是很兴盛的。但在九世纪中叶,西藏佛教曾一度遭到破坏,即所谓朗达玛灭法,曾有一段时间(842-978)佛教沉寂了。后来由原西康地区再度传入,西藏佛教又得复苏。十一世纪时有孟加拉佛教大师阿底峡(At]1a)入藏(1042),又大弘佛法,同时藏族比丘仁钦桑波(rin-chen bzax-po,宝贤)等翻译了很多的经论。西藏史上称朗达玛灭法之前为前弘期,之后重兴的佛教为后弘期。此后印度的佛教学者,特别是遭遇变乱时期(1203年印度比哈尔邦省的佛教各大寺庙被入侵军全部毁坏)的那烂陀寺、超岩寺等的学者,来到西藏的很多,传译事业因而很盛,藏文大藏经近六千部中绝大多数是直接由梵文翻译的,少数是从汉文转译的。因此,印度后期佛教的论著保存在藏文藏经里的,极为丰富。尤其是因明、声明、医方明等论著数量庞大,非常重要。西藏的佛法以密教最为普遍,最为突出,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在显教方面,西藏格鲁派(黄教)各大寺都推行以因明、俱舍、戒律、中观、瑜伽(现观)五科佛学为中心的教学制度,从玄奘、义净的记载来看,可以说这是继承了当初印度那烂陀寺遗留的学风和规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