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铁佛寺移动版

主页 > 阳光人生

请珍惜自己的生命 —认清自杀的真相(42)

危机经验——自杀企图者经验一种危机之情境。危机经验系指个人对其每日生活中不甚熟悉或意外的经验,而导致个人经历一种失去平稳或解组之情境。个人面对自杀危机之最大因素,乃是在精神上受到某种不能忍受的问题之打击,而产生失望与束手无策之心理状态。这些压力迫使个人必须寻求即刻解决之方式。解决的方式(行动)中,属于不良适应者,即为自杀企图。

大多数自杀企图者均认为:他们所面临的危机是无法挽救的。他们产生了一种无望(hoplessness)之感觉——相信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痛苦的生命,或不幸的境遇。研究报导指出,约有九十六%的自杀企图者深信他们的困难是无法解决的。虽然如此,依据危机理论,危机经验与其他情境,系指某种情境使人无法永远忍受下去。因此,此情境必须改变。个人面对危机情境时较平常更易接受外来之援助,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面临危机者协助(包括医疗调适),是极奏效的。依此理论,自杀企图是可预防的,可挽救的。矛盾感

人类求生的欲望是强于求死的欲望。有自杀企图者的问题即在于求生与求死之间的挣扎。他们一方面想死,一方面亦想活,这种矛盾的心理带来了无限的痛苦。例如:当一个人受到爱情的束缚时,他也经验一种极端爱恨交加之矛盾感。因此,常有向爱人泼硫酸而后自杀之情形发生;亦有些企图自杀者在服下大量安眠药后,在药性未发作之前即喊出呼救之声;某些人则站于高楼窗外,踌躇是否要跳下一死了之。

每个人对求生与求死之欲望强度不同,但如上所述,前者多强于后者。也因为这个假设,而使自杀预防能有效的施行。协助企图自杀者时,必须对此二种欲望(动机)先做一评价,而后导引其走向求生之途。

沟 通

自杀行为是一种极度无助与绝望的情绪表达信号。自杀行为实际上亦是一种求救的信号——企求别人了解其处境与心愿。自杀企图者的沟通方式有直接用口语者,例如向别人说:‘我不愿再活下去!’‘我要杀死自己!’‘我要悬梁自尽!’亦有以行动来表达者,例如要购买手枪、安眠药;忽然决定要立下遗嘱或赠与别人自己所心爱之珍物等。沟通的方式包括直接与间接二种方式,但多针对某特殊个人。当沟通的方式属于间接法时,协助者之首要任务为探求当事者内心之意图为何?沟通之真义何在?了解与自杀企图者沟通之真义,能助长协助者对他的处境做较正确之评价,并易探求导致自杀之有关因素。

(二)、年龄与性别

研究报导显示:自杀率多依年龄之增长而增加;男性较女性之自杀率为高。即言,年长之男性自杀企图者之危险性最高,年轻女性最低。最近统计发表,在美国年轻人自杀率有日增之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