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铁佛寺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基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及解译(13)

所以,一般世俗人不知道要修这个身、 口、意的清净, 好大喜功,喜欢说人是非,所以在世俗人的公司行号团体之 中,都会产生一种共同的现象,那就是充满着权力,充满着 斗争和是非不断,毫无伦理可言的利益团体。佛教团体是用 一种慈悲喜舍的心,互相鼓励、探讨真理、锻炼心灵、牺牲 奉献的一个清净团体。这种没有私心奉献的作为,才是真正 维持佛法、真理、智慧延续下去的一种关键,每位菩萨都要牢牢记得。

所以佛教团体是一种信仰伦理的团体,互相包容体贴的 团体。在三世诸佛的作为之中,我们都很清楚可以看到,过 去诸佛他们用慈悲的心思与作为,来感化所有求佛、学佛、 成佛的菩萨;现在的诸佛也都是用这种慈悲心思和作为,来 感化所有求道学佛的菩萨;未来的诸佛也必定会用慈悲的心 思与作为,来感化所有求道学佛的菩萨。所以观世音菩萨是 慈悲喜舍的代表,这是众生发大菩提心的首要条件,在慈悲 喜舍的品德中,观世音菩萨当然不敢接受无尽意菩萨身、口、 意的大供养,所以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告诉观世音菩萨,你必须要接受。为什么呢?

因为无尽意菩萨当时在灵鹫山上参加法华盛会的时候, 带领了五百多位信徒在现场学习佛法,因为这五百多位信徒 都互相恭敬、谦让,观摩、学习成熟品性的人格示范。无尽

意菩萨发出大菩提心,让自己的身、 口、意,和一切珍宝财物全部奉献布施出来,将所有实践力行的功德和印证的成果 (财物),无条件的奉献出来给观世音菩萨,完全舍弃自己 的私心和福报,福报就是一种享乐的意思,这就是佛教徒应有的品性和作为。

为了介绍这种无私作为来提醒所有的会众,提醒什么 呢?就是所有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天,天 代表管理政治的官员,这也是佛教的外围护法,还有龙代表 人间世界的成就之人,夜叉、干鞑婆、阿修罗、迦楼罗、紧 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这些都是在诠释世俗之中, 各行各业、各色各样心境背景的人,都在佛教的外围做布施, 来护持一个佛教团体的生存与弘法办道,在延续生存与传教 的推展上,都是靠外围护持的佛教团体,为了让这些人都能 了解,用慈悲之心来承办佛事互相体谅,信仰佛教的伦理, 所以观世音菩萨必须接受无尽意菩萨这些功德的供养,因为只有接受,才能延续佛教未来发展的生存。

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和无尽意菩萨都是释 迦牟尼佛慈悲喜舍之心,所印证出来的精神智慧代表。于是 观世音菩萨为了完成释迦牟尼佛的教化而接受了无尽意菩 萨的珍宝供养。观世音菩萨是为了释迦牟尼佛的教化,才接 受无尽意菩萨的珍宝璎珞供养,绝对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心。 观世音菩萨接受了供养之后,当场将它分为二份,一份献给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什么?

因为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所有的正信佛教徒都要 将自己的功德作为,不管是财物、不管是功德的作为也好, 都要归于自己的启蒙指导老师,这就是佛教的伦理,也是身、 口、意的布施。所有在场的菩萨都不能忘恩,要饮水思源, 维持佛教的伦理。另一份献给了多宝佛塔,这是指道场、寺 庙的意思,也就是代表清净团体的意思,是传播佛法、真理、 智慧的地方,一个清净的团体,也是延续佛法流传的一个团 体。就这样,观世音菩萨和无尽意菩萨各自完成了无相“施 与受 ”的功德和智慧,也因为完成了这些施与受的程序,而让观世音菩萨的智慧,充份显露出施、受皆空的智慧。

讲到这里,大家都知道,觉醒就是一种智慧。这是人性 中神通智慧不可思议之力,只有慈悲智慧,才能行使神通, 没有智慧就没有任何喜舍的神通可言。这样观世音菩萨就不 会在受到珍宝、受到功德的布施之后,而被束缚住,所以他 能自在无碍,因此他将无尽意菩萨所布施的财物,一半献给 指导老师,另一半献给教团,就这样观世音菩萨显露出内心 慈悲喜舍智慧的神通之力,这样他才能自由自在,应化每一位追求真理,追求慈悲智慧,传播佛法的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