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铁佛寺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入门

佛法与生活(4)

说的是心,为什么扯出唯识学呢?原来‘识者心之别名’,识就是心,心就是识,这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唯识学是一门专为分析我们的心识的学问。科学领域中的心理学,只分析到我们的五种感觉器官,和我们的意识活动,而唯识学却探索到意识之后的潜意识。唯识学把心识分作八个层次,称为‘八识心王’。这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此中的末那识,是一个自我执着的中心,而阿赖耶识,是宇宙万法的本源,这是唯识学最精微的部分,我们在此只能就粗浅的地方略说,精微部分是专门研究者的事。

在心识的八个层次中,前五识是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第六意识是我们心理活动的综合中心,第七末那识是自我执着的中心,第八阿赖耶识储藏万法种子,宇宙万法即由此生起。现在我们按顺序来分析它们的作用:

一、眼识:眼睛的作用是见色,它是依于眼根,以色尘(红、黄、赤、白等)为对象的认识作用。

二、耳识:耳朵的作用是闻声,它是依于耳根,以声音为对象的认识作用。

三、鼻识:鼻子的作用是嗅香,它是依于鼻根,以香臭(如栴檀龙麝之香,粪便秽垢之臭等)为对象所生出的认识作用。

四、舌识:舌的作用是尝味,它是依于舌根,以味(甘、甜、酸、辛、苦、辣等)为对象所生出的认识作用。

五、身识:身体的作用是感触,它是依于身根(身体),以触觉冷暖、滑涩、坚柔等的认识作用。

以上五种识,是我们身体上的感觉器官。此五种识,是依于眼、耳、鼻、舌、身五根而生起。此根又有外根与内根的分别,外根就是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这只是肉体的一部分,不能生识。能生识的是内根,内根约指神经纤维和脑神经细胞,认真的说,这也是工具,因为这也是物质,不过是能生识的所在而已。

六、意识:它是心理活动的综合中心,也可以说是思想行为的主宰。眼、耳、鼻、舌、身五识,所认识的色、声、香、味、触五境,即是物质世界。而意识所认识的对象是‘法境’,宇宙间的一切事事物物,感受、概念、意志等。

七、末那识:末那二字是梵文的音译,意译曰‘意’,为怕与第六意识混淆,所以保留梵文的原音。它是第六意识所依的根——前五识各有根,第六识当然也有根,其根就是第七末那识,而末那识的根则是第八阿赖耶识。末那识是潜意识,它是‘自我意识’的中心。由于它执着自我,自私自利,所以使前六识也受它的影响,成为‘染污识’。我人自私自利、固执成见的习性,都是由它而起的。

八、阿赖耶识:阿赖耶也是梵文的音译,意译曰‘藏’。唯识学说,因为它藏着宇宙万法的‘种子’,宇宙万法都是这些种子变现出来的,所以叫藏识。这句话听起来也许很奇妙,但是请问:我人所经历过的事情,或所吸收的知识,多半都能记忆起来,这些东西究竟记忆在何处?我们称赞别人,说他‘学富五车’、‘胸罗万有’,这五车、万有又藏在身内何处?告诉诸位,所有的经验、知识、五车、万有,都变做种子,藏在阿赖耶识中。

那么,种子又是什么呢?其实,种子只是一种功能,此功能潜伏的时候,叫作种子;此种子在发生作用的时候,就叫做心识。此心识除了八种主要的功能外,还有五十一种次要的功能,这叫做‘五十一位相应心所’,就是配合八识心王发生作用的功能。这五十一种功能又分为六类,我们单就其中最重要的两类,来加以探讨。这最重要的两类,一者是善心所,一者是烦恼心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