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与生活(8)
时间:2024-01-20 06:1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大种有‘能造四大’与‘所造四大’的分别。因为地、水、火、风四大种,能造作一切色法——就是能构成一切物质,所以称为能造四大。能造四大不是指地、水、火、风四种物,而是指坚、湿、暖、动四种物性。古代印度哲学家认为,地、水、火、风四大,是以‘极微’为体,每一极微均有坚、湿、暖、动四种物性。极微,后世比拟为当时的原子学说。所造四大,指的是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所造成的种种物质。这又有内外之分,内四大指的是一切有情的色身,就是我们生理性的身体。外四大指的是器世间,就物质世界。 四大种能造一切物质,而在不同的物质中,其组成的比例则不相同。例如山石坚性者地大比例特别高,河溪湿性者水大比例特别高,在坚性、湿、暖、动不同物性中,虽然某一种比例特别高,而其他三大仍然潜在于其中,待缘而显现。所造色,佛经上指有十一种,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法五尘,及法处所摄色。 五蕴又称为‘名色’,‘色’包括着地、水、火、风四大,‘名’包括着受、想、行、识四无色蕴。这两者,是构成物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基本质料。色蕴以地、水、火、风四大为因,构成一切物质现象(包括有情的肉体);四无色蕴——名,则包括受、想、行、识四蕴,组成有情的精神活动。因此我们所说的‘人’,无非是以色蕴为根身,即眼、耳、鼻、舌、身组成的五根身,加上以受、想、行,识的精神活动,二者综合,就是有情——一切众生。,这在佛经中叫做‘五蕴和合之身’。佛陀证道后,在阿含经中屡屡的开示:‘识缘名色,名色缘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名与色的本身都是组合,不是独立的个体;而‘识缘名色,名色缘识。’更是组合的组合。 《八大人觉经》中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世间何以无常,国土何以危脆呢?因为凡是因缘和合的造作之法,是许多因素条件互相关涉对待而生起的,没有自性(自性可说是定性,没有自性,即没有固定不变之性),没有自性就有变化——生灭变异,有生灭变异就是无常。这种关涉对待之法,佛经上说:‘属因缘故不自在’,不自在是不能自己做主。因此,宇宙有成住坏空,众生有生老病死,万物有生灭变异,这一切,全是无常。宇宙都有坏灭的时候,又何况本来是‘假名施设’的国土呢? 无常与无我 我们上一次讲‘五蕴世间’,曾引用过《八大人觉经》的经文:‘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八大人觉经》有八段经文,第一段经文是:‘第一觉知、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现在我们就继续在‘五蕴世间’之后,来探讨世间何以无常,五蕴何以无我。 佛陀六年苦行,他在菩提树下证悟的真理就是‘缘起’。缘起的定义,是‘现象界的生命与世间、彼此互相关涉的所由之道’。更明白一点说,宇宙之间,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都是彼此关涉、对待而生起、存在的。所以《杂阿含·二九三》上说: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佛陀以为,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精神作用的心识、与物质构成的外境,都是由相对的因素条件(因缘),亘相关涉对待而生起的。生起是如此,存在、变异、与坏灭也是如此。由于诸法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不能决定自已的存在,要由相对的因素条件决定,所以诸法本性是空,就是佛经中常说的‘缘起即性空’。 缘起法关涉、对待的依存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同时的依存关系,一种是异时的依存关系。异时的依存关系,即所谓‘此生故彼生’,此为因而彼为果。同时的依存关系,即所谓‘此有故彼有’,此为主而彼为从。而此因果主从之间,也不是绝对的,换一个观点来看,因果主从又可以倒置过来。所以《杂阿含》二八八经中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命自我立 ---白话《了凡四训》